
常常禱告不可灰心
路18:1-8
喬治·穆勒開辦孤兒院只禱告神從不募款的事跡家喻戶曉。他一共開設五間孤兒院,孤兒總數為10024人。據說有一次孤兒院里沒有任何食物,到了吃早餐的時間,喬治·穆勒召集孩子們坐在餐桌旁邊,孩子們問,“穆勒先生,面包和牛奶在哪里呢?”喬治·穆勒回答,“孩子們,讓我們先為早餐禱告感謝神吧!”剛禱告完,一個送面包的人進來對說,“穆勒先生,我去給一家工廠送面包,但那家工廠的工人在鬧罷工,您愿意接收這些面包嗎?”那位送面包的人剛走,又進來一個人說,“穆勒先生,我給商店送牛奶,正好到你們孤兒院門口,我的車拋錨了,我必須把牛奶全都卸下來修理車子,您愿意接收這些牛奶嗎?”
這段故事廣為流傳成為佳話。
喬治·穆勒是個禱告的人,還有一個故事,也是關于喬治·穆勒的禱告。穆勒為他小時候的兩個朋友得救禱告,共禱告了63年,結果一個在穆勒主領的最后一次聚會中接受主耶穌,另一個在他去世一年后接受主耶穌。試想,如果這期間穆勒放棄了禱告,會發生什么呢?
路加福音第十八章1-8節記載主耶穌的一個比喻:
耶穌設一個比喻,是要人常常禱告,不可灰心。說,“某城里有一個官,不懼怕神,也不尊重世人。那城里有個寡婦,常到他那里,說,我有一個對頭,求你給我伸冤。他多日不準。后來心里說,我雖不懼怕神,也不尊重世人,只因這寡婦煩擾我,我就給她伸冤吧,免得她常來纏磨我。”主說,“你們聽這不義之官所說的話。神的選民,晝夜呼吁祂,祂縱然為他們忍了多時,豈不終久給他們伸冤嗎?我告訴你們,要快快地給他們伸冤了。然而人子來的時候,遇得見世上有信德嗎?”
路18:1,比喻的目的:要人常常禱告,不可灰心。
路18:2-5,比喻本身:一個不義的官為一個寡婦伸冤。
路18:6-8,比喻的總結:神必為選民伸冤。
路18:8,主耶穌對信徒的挑戰:帶著信心和盼望,忠誠祈禱等候。
這個比喻不是一個類比,不是將神比作那個不義的官。
這個比喻乃是一個對比:將禱告與灰心做對比;將信徒和寡婦做對比;將天父與昏官做對比。
一、灰心憂慮與恒切禱告
“耶穌設一個比喻,是要人常常禱告,不可灰心。”(路18:1)
人太容易灰心,太善于憂慮,所以主耶穌告訴我們要常常禱告,不可灰心。
憂慮是什么?
有人說,憂慮是沉浸于昨日的麻煩,浪費今日的時間,再把明日的機會弄得凌亂不堪。(Worry is wasting today’s time to clutter up tomorrow’s opportunities with yesterday’s troubles.)
憂慮是凡事往壞處想,認定不愉快的事情、苦惱的事情、失敗的結局無法避免,災難性的事件如同世界末日必定要到來。總之,就是把所有負面的東西都收藏在自己的腦子里,于是便產生沒有絲毫出路的恐懼和絕望。
當你遇到問題時,你可以選擇灰心泄氣、憂愁苦惱,你也可以選擇祈求禱告,將你的重擔卸給神。
圣經說,要常常禱告不可灰心。
什么是常常禱告?常常禱告不是不停重復地禱告。
耶穌說,“你們禱告,不可像外邦人,用許多重復話。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。”(太6:7)
我們常說,禱告是屬靈的呼吸。既是呼吸,就好像是下意識的習慣,沒有人會計算自己多長時間呼吸一次,兩次呼吸之間間隔多久,每次呼吸時間多長等。
所以,禱告應該是一種習慣,一種生活形態。
禱告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心,而不是我們的口,應該是內心對神的一種深切的渴慕,所以禱告是與神始終保持一種兒女與父親之間的親密交通的關系。
“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,因為祂顧念你們。”(彼前5:7)“Cast all your anxiety on him because he cares for you.”
曾有一個建筑公司的老板,一個時期因為公司的財政虧空、面臨破產而憂心忡忡、夜不能寐。一天早晨,他起床讀一本靈修書,看到彼前5:7這句經文:“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,因為祂顧念你們。”(彼前5:7)于是在神面前懇切禱告。不久,建筑公司接到一個合同,要在一個人家里砍伐幾棵樹然后建造房屋。主人交待說,其中有一顆樹上有鳥窩,要貼上標記留下來,到最后再砍伐。最后,這位老板爬上樹,要把鳥窩取下來。但當他爬上樹后發現鳥都不見了,只剩下鳥巢。他既然上來就想要看一看:鳥巢都是一些碎樹枝、干草、甚至小紙片搭建的,老板好奇地抽下來一個紙條,令他驚訝的是,紙條上居然寫著這樣幾個字:神看顧你(God Cares for you)!
英文諺語:Why pray when you can worry?本來的意思是:Why worry when you can pray?你若能禱告,又何必擔心?
“When you come to the end of your rope, tie a prayer knot and hang on.”(“當你滑落到你繩子的盡頭,打一個禱告的結,然后抓緊不放。”)
二、貧窮寡婦與神的兒女
“那城里有個寡婦,常到他那里,說,我有一個對頭,求你給我伸冤。”(路18:3)
一個寡婦受人欺壓,于是她便到城里的官長面前,求官長給她伸冤。這個冷漠的官很長時間不理睬她,搪塞她,忽略她。但這個寡婦鍥而不舍,常常去求告他,不斷地去求告他。這個寡婦唯一的資源就是不停地求告這個不義的官。最后這個不義的官厭煩了,心里說,“我雖不懼怕神,也不尊重世人。只因這寡婦煩擾我,我就給她伸冤吧。免得她常來纏磨我。”(路18:5)
主耶穌這個比喻揭示這樣一個道理:如果一個貧窮無依的寡婦因著不斷的祈求,尚且得到一個冷漠不義的官替她伸冤,更何況你們慈愛的天父,豈不垂聽答應祂所親愛的兒女們的呼求嗎?
這個貧窮寡婦手中所擁有的資源實在是有限得很,我們不妨將這個寡婦與今日的信徒做一個對比。
這個窮寡婦對這個不義的官來說是個陌生人,但我們卻因信耶穌基督得以被稱為是神的兒女,神顧念我們。
“凡接待祂的,就是信祂名的人,祂就賜他們權柄,作神的兒女。”(約1:12)
“你們雖然不好,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,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,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祂的人嗎?”(太7:11)
這個寡婦不能隨時接近這個不義的官,但我們卻可以隨時來到天父的寶座前求憐憫和幫助。
“我們因信耶穌,就在祂里面放膽無懼,篤信不疑地來到神面前。”(弗3:12)
“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,為要得憐恤、蒙恩惠,作隨時的幫助。”(來4:16)
“弟兄們,我們既因耶穌的血,得以坦然進入至圣所,是借著祂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從幔子經過,這幔子就是祂的身體。又有一位大祭司治理神的家。并我們心中天良的虧欠已經灑去,身體用清水洗凈了,就當存著誠心和充足的信心,來到神面前。”(來10:19-22)
這個寡婦沒有親人或朋友幫助她,但我們有我們的大祭司和中保主耶穌在神面前替我們祈求。
“所以祂凡事該與祂的弟兄相同,為要在神的事上,成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。”(來2:17)
這個寡婦沒有人給她任何應許,但我們有神賜給我們在耶穌基督里的許多應許可以支取,并有圣靈保惠師的幫助。
“況且我們的軟弱有圣靈幫助,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,只是圣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嘆息,替我們禱告。”(羅8:26)
“你們奉我的名,無論求什么,我必成就,叫父因兒子得榮耀。你們若奉我的名求什么,我必成就。”(約14:13)
寡婦求官長伸冤是基于律法,我們向天父祈求是基于祂無盡的恩典。
我們的禱告是基于天父的恩典,不是拿我們的善行與神作交換。
“你們雖然不好,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,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,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祂的人嗎?”(太7:11)
最新文章
- · 神是輕慢不得的 加6:7-
- · 客西馬尼園里的耶穌
- · 最美的祝福
- · 有晚上有早晨
- · 失敗是真正的出路
- · 喪禮講章:怎樣對待生與
- · 神是如何教導約伯的?
- · 圣經中的幾對弟兄
- · 教會是什么?
- · 從歲首到年終
- · 奇異的赦罪之恩
- · 耶穌不定罪
- · 基督徒的行為準則
- · 以神的事為念
- · 福音的大能
- · 活人必將這事放在心上
- · 發自破碎之心的愛
- · 約拿單—— 一個與神同
- · 地獄的呼聲
- · 十字架的道
圖文文章
熱點推薦
- · 為何憑肉體克制不住自己犯罪
- · 一封刺進我心房的情書……
- · 那些阻礙你進步的十大隱患
- · 睜開你的眼睛吧
- · 長大了自然會去做禮拜嗎?
- · 如何面對教會里受的傷
- · 有一天
- · 患難的好處
- · 神看人的六個角度
- · 柳州教會北堂青年團契活動合
- · 上帝的愛不離不棄
- · 認識撒旦對人的“消磨”
- · 為何要信耶穌?——警惕稀釋
- · 彼得為什么跌而不倒?